戴威,ofo创始人兼CEO,青年创业者,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本科,2013年毕业以后跟随团中央支教团在青海大通县东峡镇,做了一年的数学老师,同年创立支教团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2014年回到北大读硕士。2014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ofo共享单车,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第一、有很强烈的互联网创业思维
华农“小绿车”创始人孙思达曾表达过“小绿车”输给“小黄车”的感受:“中关村创业街的地理优势沉淀了深厚的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时代,创业跟不上互联网的步伐,创业公司跟不上进步的潮流。
第二、及时抓住市场潮流扩大规模

同样经历过创业失败的华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杨表示,虽然当时看到了广阔的市场,但只想到了个体户,没能及时扩大规模,导致项目失败。可见,看市场固然重要,但也要抓住时机,及时扩大规模。创业要有远见,要果断。
第三、用低成本打好基础,用优惠价吸引顾客

ofo选择的自行车成本在200元左右,采用价格低廉的机械锁,加上折旧、维修、后续操作等成本。而一辆单车的总成本约为270元。收入方面,ofo每天每辆车有10个订单,客户单价0.5元,即每天每辆车收入5元。经计算,ofo的每辆车大约两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第四、简单操作、以顾客为本
黄晓汽车的借用方法很简单。扫描微信二维码后,通过学生证认证,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得密码。它的使用成本也很便宜,校园2元按时间、里程、动态密度封顶。操作简单易行,计算方法合理,更具普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