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汽车质量怎么样

核心提示自观致汽车成立之初,便一直宣称致力于做"高品质"乘用车,欲成为在品质与安全性能上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中国品牌。在其官方网站上,“品质”二字也随处可见。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统计,目前已收到观致

自观致汽车成立之初,便一直宣称致力于做"高品质"乘用车,欲成为在品质与安全性能上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中国品牌。在其官方网站上,“品质”二字也随处可见。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统计,目前已收到观致汽车相关投诉118宗,其中6速双离合变速箱更是对观致“品牌定位”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双离合变速箱故障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如上图所示,截至发稿,观致汽车变速箱相关投诉问题占比最大,占到了整体质量投诉的30%。而结合质量投诉故障点来看,排在首位的便是“变速箱异响”问题,且在前五大故障点中变速箱问题占到4个。车主普遍反映,“变速箱顿挫、无法加速、脱挡”,不但影响到实际驾驶感受,同时也对日常行车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变速箱软硬件均存在问题 程序升级难以弥补

众所周知,行业内外围绕双离合变速箱可靠性的话题由来已久,而对观致汽车而言,观致3、观致5两款车型自投产之日起,便一直配备6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多少有些“铤而走险”的意味。车质网数据显示,在观致3、观致5车型投诉中,目前除一宗投诉为手动挡车型外、其余变速箱问题则均来自6速干式双离合车型,且8成以上为“1.6T发动机+6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组合,对此,车主质疑观致汽车的双离合变速箱在调校方面或存在问题。

有车主表示,在拥堵路况下低速行驶,观致双离合变速箱挫顿感很强,踩油门车辆提速也很慢,尤其是踩刹车后再加速,发动机动力传输明显出现异常。不仅如此,车主也反馈变速箱的换挡逻辑较为混乱,特别是在上坡、下坡时换挡迟滞严重,导致换挡时机不对变速箱产生类似打齿的声音。

据悉,针对双离合变速箱异响等故障问题,4S店曾接到观致厂家通知,要采取升级换挡程序的方式处理,但该方案并未公开。来自江苏的陈姓车主向车质网反映,实际上升级变速箱程序也并不能解决问题。陈先生表示,车辆于首保时曾升级过变速箱换挡程序,虽然倒车异响有所改善,但变速箱降挡时异响严重且明显感到车辆抖动。目前,变速箱已升级到了最新的换挡程序,但2挡低速行驶抖动、变速箱异响等问题依旧存在。最终,观致汽车厂家技术总监竟然以“这是变速箱的正常现象”来敷衍车主,令陈先生感到非常恼火却也无奈。实际上,像陈先生这样能够得到车辆程序升级的情况并不多见,很多车主吐槽,厂家及4S店索性直接以“正常现象”为由推卸责任,并未将车主诉求当回事儿。

硬件故障影响驾驶安全 车企以涉水为由拒绝索赔

对车主而言,相比于软件匹配问题,硬件故障更令人担忧,不仅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且还需要自理高昂的维修费用。目前,已有多位车主反映,在行驶过程中传动系统突然失效,仪表出现“减速联系维修人员检查变速箱”故障提示,此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来自山东的车主臧先生称,在车辆挂R挡倒车入库时,仪表突然显示“减速联系维修人员”,此时车辆无法换挡:D挡加油不走车,切换手动模式后挡位锁止在“M6”不变。对此,4S店维修人员电脑检测出多个故障代码,但故障原因始终未找到,最终上报厂家寻求技术支持。然而,观致厂家技术人员给出的回复却是“故障属于驾驶人误操作导致”, 对此臧先生表示坚决不认可。

不少车主面临同样的困境,原因在于观致厂家及4S店拒不承认双离合变速箱存在质量问题。来自江西的观致5车主王先生表示,仪表提示“变速箱过热已启动保护模式”,且车辆在行驶中出现传动失效故障,最终通过电脑检测确定为离合器故障。原本以为车辆尚在质保期内(观致 5 推出 6 年 /10 万公里的超长质保政策)可申请索赔,然而4S店却以车辆涉水为由让车主自费维修,费用高达一万三千元左右。这种情况并非孤例,其他几位车主的车辆出现问题时也被4S店以车辆涉水为由拒绝索赔,这令车主难以接受。

观致汽车或许也有苦衷,据观致汽车官网显示,观致汽车所用6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应为德国格特拉克公司提供的产品,这确实符合官方声称的“知名合作伙伴”标准。然而,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观致汽车产品的用户体验感受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虽然采购国际知名零配件供应商产品可以降低研发成本,但后期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车企则显得非常被动,可谓“受制于人”。希望观致汽车能够携手格特拉克,共同解决双离合变速箱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早日兑现“在同等级别产品中为消费者提供卓越的驾乘感受”的承诺。

2016年5月,有媒体报道了时任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峰离职一事,李峰气愤地辟谣:“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去哪儿?希望能在北汽干到退休。”

一年半之后,李峰却出现在宝能的总部,接棒刘良出任宝能汽车常务副总裁兼观致CEO一职。

同样又过了一年半时间,宝能也没能留住李峰。日前,李峰被曝已离职,目前去向不明。

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被宝能接盘的观致汽车,不能未能迎来转机,反而被爆出玩“左手倒右手”的戏码,新车进展也几乎停滞。今年2月,宝能引进日本车企高管团队接管观致汽车,此后中方高管相继出走,先是陈思英转投领克,如今是李峰出走。

即使背靠宝能这个金主爸爸,混乱的管理体系和销售体系依然让观致陷入绝境。经销商反目,销量断崖式下跌,工厂停工,高管出走,这个血统高贵、曾是自主品牌向上楷模的高端品牌如今恐怕彻底凉凉。

自带光环却难逃巨亏厄运

作为奇瑞2007年推出的子品牌,观致汽车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观致都是当时中国自主品牌向上最接近成功的案例。

从2013年首款量产车观致3上市直到领克上市,这段时间内,观致都是自主品牌最高水准的代表。无论是造车理念还是产品性能,观致都受到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在设计、内饰、动力、操控、安全、环保、空间以及质量等多个维度,时至今日,能跟观致正面较量的自主品牌仍然不多。即使拿来与德系、日系同级最新换代车型相比,观致也不会落后多少。

这一点,可以从观致拿下许多国际大奖的辉煌经历得到佐证。如,观致3轿车是第一个在E-NCAP(欧洲新车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安全评价的自主车型,也是C-NCAP(中国新车碰撞测试)中首个“5星+”的获得者;观致3五门版则获得过“红点设计大奖”。

观致模式也成为许多自主品牌学习的对象——通过网罗富有经验的国际汽车设计、研发人才组成团队,全面与国际领先的供应商展开合作,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

尽管自带光环,但观致汽车却无法逃脱销量低迷、巨额亏损的命运。

2016年,观致还有24188辆的销量,2017年骤降至15381辆。截至2017年年底,即宝能收购观致51%股份前夕,观致已为奇瑞带来累计超过100亿的巨额亏损。

观致之所以叫好不叫座,高昂的价格是最大的原因。如观致3的官方指导价是9.89-15.39万,这个价格与同级主流合资车朗逸、轩逸、卡罗拉、宝来旗鼓相当,消费者显然更倾向于购买品牌知名度更高、技术更成熟、市场保有量更大的合资车。

此外,营销不给力也是一大原因。观致在三四线城市没有销售网点,即使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也只有寥寥数家经销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难以打开市场。明明占有市场先机却坐失良机,观致的境遇令人扼腕。

背靠“金主爸爸”仍难翻身

在金融、保险和地产领域发了大财的宝能集团,带着满满的野心往汽车行业转型,观致成为它的第一个棋子。

2017年年底,宝能以66.3亿元收购了观致汽车51%的股份,并抛出一个百亿计划——连续5年累计向观致投资500亿元。

有了金主爸爸的观致,很快迎来了一番新气象。

首先是管理团队的搭建。观致挖来了李峰、邬学斌(离开北汽后曾在百度呆了一年多)、蔡建军、陈思英等一批原北汽高管,尤其是在营销、管理和技术等领域均有出众能力的李峰的到来,被业界解读为观致汽车全新发展的拐点。

彼时的李峰,凭借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傲人的过往成绩,对重振观致信心满满,先将观致2018年的零售目标定为8万台,年中又提升至10万台。在宝能的赋能下,观致的销量如同打了鸡血,一路高歌猛进。

尽管如此,年底的成绩单却给李峰打脸了。数据显示,观致2018年全年销量虽然同比大幅增长三倍多,但6.3万台的销量与10万台相去甚远,与最初的8万台目标也有一段距离。

更打脸的是,这个成绩是通过“左手倒右手”自产自销实现的。

据公开报道,宝能与观致签署了一份协议,宝能及其关联公司计划2018年从观致采购9.5万辆汽车,2019年-2020年每年采购10万辆汽车。也就是说,观致在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口碑并无多少提升。李峰的加盟,并未给观致带来多少帮助。

宝能掌门人姚振华大失所望。为此,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引进日本车企高管团队接管观致汽车,由矢岛和男接替李峰出任观致CEO,给李峰安排的新工作是“聚焦宝能汽车业务战略,促进集团与观致共融和共享,提升观致汽车的综合竞争力”。

时至今日,晚来一步的地产界同僚恒大已经率先推出国能93车型,早早豪掷千亿画下大饼的宝能集团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对李峰来说,在宝能以及观致的这段经历,可谓其光辉职业生涯中最失败的一笔。

三大危机压身 前途未卜

进入2019年的观致,无论是新品投放还是销量成绩均陷入困顿。

今年5月,观致汽车被曝江苏常熟工厂停产裁员,但遭其否认。7月1日起,全国多地开始实施国六排放标准,观致却迟迟未见国六车型上市。陈思英、李峰等核心管理层的出走,更是个巨大的打击。

整体素质很高的观致,为何有金主爸爸撑腰,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这是因为观致面临三大危机。

一是渠道危机。去年12月,观致全国40家经销商曾联名发函声讨厂家,数落厂家的六宗罪:低价直销、不给返利、设置各种限制不给承诺的返利及推广费用等等,致使经销商面临大规模亏损。观致厂家虽然采取紧急救火措施,对经销商作出相应承诺,但依然酿成了巨大的恶果。

数据显示,观致汽车今年1-5月的零售量虽然比去年增长47.4%至17952台,但批发量却只有4312辆,同比下降81.8%。这两个反差巨大的数字,是观致厂家与渠道经销商反目成仇的结果。另一方面,观致所推行的新零售模式(入驻商超,化整为零)水土不服,无法为实际销量带来贡献。

二是新品投放滞后。根据观致此前公布的产品计划,2018-2022年五年内,观致将推出共26款新车型,其中包括8款新能源车型,其中2018年将推出5款新车型(包括3款轿车、1款SUV和1款新能源车)。但实际上,2018年观致3电动车并未上市销售,连在售车型也未进行更新。

曾有观致经销商向媒体吐槽,国六排放标准7月1日开始实施,观致5国六排放车型要9月20日才上市,在这段时间内,江浙沪皖等区域无车可卖。

三是管理体系和销售体系混乱,人事动荡。观致2018年销量未达预期,宝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血洗高管团队,让日系团队接管观致。八年时间里,观致已更换了6任CEO,频繁的人事变动给观致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陈思英走了,李峰也走了。风雨飘摇中的观致,前途未卜。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