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料:红枣100克,核桃30克,红糖20克,牛奶50克,打泡粉3克。
1、红枣切条,核桃切末。

2、红枣放入破壁机,加入红糖,水,打成泥。
3、倒入碗中,加牛奶,泡打粉,核桃末,面粉过筛,搅拌成面糊。
4、模具中刷油,倒入面糊,微波炉烧烤模式220℃,10分钟即可。
5、枣糕的成品图。
炸油糕是山西,陕西,北京延庆地方糕类小吃。油糕又叫年糕、枣糕,由黍科糜子、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
黍科糜子,面粉,大枣,红糖、化猪油
泡泡油糕

原料:面粉1kg、熟猪板油250g、白糖350g、黄桂10g、花生油280g(实耗)、玫瑰30g、桃仁40g、熟面(蒸熟)10g。
起源编辑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以后,先后在今三原县的北部原区兴建了开国皇帝李渊以及敬宗李湛、武宗李炎等帝王的宏大陵园,即献陵、庄陵、端陵。于是三原的北部原区便成了唐王室巡拜陵、从事狩猎的重要场所,经常是帝王御驾前往,王公大臣们的活动也甚为频繁,以致路上行人常年络绎不绝。这条道路上有个村子距京城长安和原区均不远,便成了皇家往返休息的重要场所,人称“王店”。这个村也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常来常往的地方,随之兴起了物资交流、集市贸易,王店也成了兴旺繁华的“王店集”。
据传说,在“王店集”上有一个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吃店,制成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滑、馅软甜香,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有一天,被前往北原狩猎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尝,连连赞道“好、好、好,见风消”。对泡泡油糕赞不绝口,并将其作为宫迁食品。于是该店的名声大振,生意非常兴隆,小吃店经营的油糕也得以广泛流传。唐中宗在位时,宫廷中有一种制度,即大臣初拜官或升迁,照例要献食于天子,名叫“烧尾”。烧尾是指神话传说中“鱼龙变化”的故事,凡是有跃上龙门的鲤鱼,必有天火(雷电)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大臣们为了献媚取宠,向“真龙天子”进宴,当然就叫做烧尾了。唐景德镇龙二年(公元708年),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后,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有一款名点叫“见风消”就是泡油糕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已是轻如白纱,薄如蝉民办,入口即消,真是巧夺天工。经过历代相传至今,泡油糕久盛不衰。
编辑
做糕的时候先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
大同油炸糕

大同油炸糕
糕主要由黄米面做成,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素糕”是不经过油炸这一道工序,做好后蘸上肉菜相当可口,即所谓“黄糕泡肉,吃个没够”。
油炸糕则比较讲究,油炸糕必需具备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的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菜馅三种。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