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装修,电钻声,敲墙声,吵死了,怎么办?

核心提示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房主协商解决,解决不了可以找小区物业协商处理,实在不行的话只有报警处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规定:“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

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房主协商解决,解决不了可以找小区物业协商处理,实在不行的话只有报警处理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规定:“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等扰民作业。在其他时段内作业的,应当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减轻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扩展资料

1,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商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情况。

2,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3,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4,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5,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的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6,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就过往的诸多经验来看,最好的办法还是邻居之间的友好协商。如果你的邻居只是偶然晚睡一会,偶然搞个生日聚会,或者孩子偶然带同学来家做客,建议你不要轻易发难。

更好的解决方式是,平时尽量与邻居搞好关系。没事带点水果登门拜访,能交上朋友是最理想的。

这样当你需要安静的时候,邻居更容易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理解你、包容你。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等彼此发生矛盾,产生投诉后再去努力修复关系,尽量在入住之初就与左邻右舍打好交道。

如果自家可能发出噪音,比如需要装修,提前上门打招呼,送点小礼物是不错的办法。能为你省却后期的诸多困扰。

请物业或居委会介入调解

如果邻居制造的持续噪音实在令你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那么可以先请物业和居委会介入调解。

虽然这一步的成功率不高——有统计显示,物业或居委会在邻里噪音纠纷方面的调解成功率不到20%。

但是建议你,还是要先做这一步工作,因为如果你的邻居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人,可能只需要第三方介入,适当提醒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彼此的关系也不至于太僵,矛盾不至过于激化。

从另一个角度说,物业或居委会通常会将你的投诉记录在案,如果你的邻居“执迷不悟”,必须走到报警或起诉的地步,这些记录也是对你有帮助的证据,证明你邻居的行为真的对你造成了长期困扰。

报警

如果以上都没有用,你的邻居依然故我,对你造成伤害,那么你可以果断报警。首先是报警单位,不同的噪音归不同部门主管。

建议如果搞不清报哪个警,可以拨打12345进行投诉,他们会安排主管部门与你联系。当然,拨打110也是可以的。

值得注意的是,报警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吗?其实也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果邻居家在开夜间舞会,警察造访通常是很有效的。不过日常噪音,比如长时间弹钢琴,孩子在家拍球跳绳,警察叔叔能做的更多还是劝导、调解。

所以保留证据将起到重要作用,你提供的证据能确保警察叔叔全面了解事件状况,不要陷入“有没有发出噪音”的无谓争执之中。

只要能证明你的确受到了噪音困扰,国家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障你的合法权益。

有些情况下,哪怕没有提前保留证据也要迅速报警,首先是大音量持续性噪音,迫切需要终止。

其次是双方矛盾激化,对方跟你动手,哪怕只是推搡,也要马上报警,最好留下视频记录。

因为这种情况处理过程比较长,且涉及验伤、赔偿等一系列问题,对方会付出较多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代价,足以让TA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提醒你,无论如何,不能用伤害对方人身安全的方式解决问题)。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