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旅游景点介绍

核心提示茶马古道遗址茶马古道茶马古道遗址茶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宁洱观音山寺宁洱观音山寺

茶马古道遗址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遗址茶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

宁洱观音山寺

宁洱观音山寺,神秘、清幽的宁洱观音山寺,位于茶都古府宁洱县城以北约6公里的观音山上,为普洱市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佛教圣地。

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

 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的惠民乡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境内,距县城70公里。古茶林山脉主要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寨脚园地里。体貌特点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在1000余年,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但鲜为外界人所知。

孟连宣抚司署

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娜允古镇内。孟连宣抚司署保存完好,融傣、汉建筑特色为一体。它所代表的傣族世袭土司的统治,自明清延续到民国时期,历经500余年。

忙坝鹦鹉

 忙坝鹦鹉,忙坝村民小组是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辖区内的一个布朗族寨子,位于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边上,有50多户人家,200多人,从那澜驱车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这里世代生活着的除了热情好客、纯朴善良的布朗族群众以外,还有数百只被当地人叫作“鹦哥”的一种鸟----大紫胸鹦鹉。大紫胸鹦鹉又叫大绯胸鹦鹉,中型鸟类,体长35一50厘米。

茶城观景台

茶城观景台,茶城观景台位于普洱市思茅区梅子湖旅游环线,整个观景台占地16.8亩。观景台建设以原始生态环境为基础,不破坏周围茶树林,稍加人工雕凿而成,把观景台带入茶林中,为公众提供一个以休闲为主的场所。 在观景台西北面近看连绵起伏的茶地,远处眺望美丽的中国茶城——思茅;西南面可观赏自然生态茶山、湖泊干海子和风景名胜区梅子湖公园,湖边群山环抱;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思茅松。

帕庄河自然保护区

帕庄河自然保护区,帕庄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正兴镇帕庄河带,距县城60余公里,离普洱约50公里的地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傣族小乘佛教朝仙圣地,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岩溶地貌风景区。景区紧邻弥宁公路,交通方便,河水自东向西流入小黑江。帕庄河水常年清澈见底,碧水湾环,两岸群山合抱,石灰岩裸露活岩壁陡峭浩然如厅,气势非凡,或钟乳石倒悬玲珑剔透,如塑如雕,或似皇宫玉苑画栏,幽深静雅,或如彩绸锦缎,轻盈飘逸......山上青树翠蔓,蒙络摇坠。

普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思茅(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2.51 ~ 23.59,东经101.07 ~ 102.04,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过。北回归线标志园建于1997年,占地1500平方米,集天文、地理、植物、科普知识、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于一体。北回归线标志园建于1997年,占地1500平方米,将天文、地理、植物、科普知识与园林艺术、旅游文化融为一体。26)为主轴。交通:距县城1公里,步行即可到达。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标志公园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1-2小时推荐。2.中国普洱茶博览园中国普洱茶博览园位于云南省思茅市营盘山万亩观光茶园,距思茅市区29公里,交通便利。茶博园是4A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面积287亩,主体建筑34栋,面积8639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园内有博物馆、茶馆、采茶区、茶坊、茶祠堂、品鉴会、家惠坊、村寨、休闲居等九个景点。展出普洱茶的加工流程、相关文物、字画等,充分体现了普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将我市建设成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重要项目。普洱茶博览园功能完善,集吃为一体。地址:普洱市思茅区向异镇营盘山类型:博览会展馆开放时间:8:30-17:30。门票:门票50元人民币。3.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隶属普洱市,因澜沧江而得名,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二大县,人口46万。有拉祜族、汉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布朗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77%。自古以来,澜沧就有拉祜山乡,被誉为边疆宝地。这里幅员辽阔,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民族风情浓郁,亚热带风光迷人。澜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铅锌矿探明储量35万吨,褐煤1.03亿吨,铁22亿吨,还有40多处温泉。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拉祜族山庄,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的旅游胜地,具有开发利用地热能的自由,集吃、住、娱乐于一体。澜沧是西双版纳到临沧、大理,普洱到孟连、西盟的必经之路。有三条边贸线路直通缅甸,全县13个乡(镇)开通了程控电话。4.孟连傅玄部是云南唯一的由汉族和傣族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12000多平方米,还有正殿、议事厅、后殿、厢房、门厅等其他附属建筑。外面有一个2米多高的围栏,四个侧门围着。主体建筑会议厅为三重檐、歇山顶的干栏屋。整组建筑均为木结构,斗拱、飞檐等构件为汉族建筑形式,干栏楼、厅堂为傣族建筑风格。孟连傅玄署是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保存完好的18个土司衙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5年,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坡道依山而上,在上城区的高地上,傅玄系的两层小憩山飞檐拱门厅庄严地矗立在眼前。13级石阶小径旁是4棵高大茂密的棕榈树,8根金色门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让人们想起傅玄在傣语中被称为“河汉”,意思是“金殿”。一进门,山顶上的三檐干柱式墓室映入眼帘。5.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东、东北、东南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接壤,西、西北与缅甸接壤,全长89.33公里。西盟是一个以佤族为主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其中佤族占72%,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20世纪50年代,锡盟的社会格局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沿袭着“刀耕火种”、“刻条子、结条子”、“人人喝酒、人人吃米”的生产生活方式。用原始方法制作的陶器、乐器、绘画、织染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歌舞仍然保留着佤族原始部落的独特风格。

1.思茅(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2.51 ~ 23.59,东经101.07 ~ 102.04,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过。北回归线标志园建于1997年,占地1500平方米,集天文、地理、植物、科普知识、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于一体。北回归线标志园建于1997年,占地1500平方米,将天文、地理、植物、科普知识与园林艺术、旅游文化融为一体。26)为主轴。交通:距县城1公里,步行即可到达。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标志公园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1-2小时推荐。2.中国普洱茶博览园中国普洱茶博览园位于云南省思茅市营盘山万亩观光茶园,距思茅市区29公里,交通便利。茶博园是4A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面积287亩,主体建筑34栋,面积8639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园内有博物馆、茶馆、采茶区、茶坊、茶祠堂、品鉴会、家惠坊、村寨、休闲居等九个景点。展出普洱茶的加工流程、相关文物、字画等,充分体现了普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将我市建设成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重要项目。普洱茶博览园功能完善,集吃为一体。地址:普洱市思茅区向异镇营盘山类型:博览会展馆开放时间:8:30-17:30。门票:门票50元人民币。3.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隶属普洱市,因澜沧江而得名,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二大县,人口46万。有拉祜族、汉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布朗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77%。自古以来,澜沧就有拉祜山乡,被誉为边疆宝地。这里幅员辽阔,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民族风情浓郁,亚热带风光迷人。澜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铅锌矿探明储量35万吨,褐煤1.03亿吨,铁22亿吨,还有40多处温泉。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拉祜族山庄,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的旅游胜地,具有开发利用地热能的自由,集吃、住、娱乐于一体。澜沧是西双版纳到临沧、大理,普洱到孟连、西盟的必经之路。有三条边贸线路直通缅甸,全县13个乡(镇)开通了程控电话。4.孟连傅玄部是云南唯一的由汉族和傣族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12000多平方米,还有正殿、议事厅、后殿、厢房、门厅等其他附属建筑。外面有一个2米多高的围栏,四个侧门围着。主体建筑会议厅为三重檐、歇山顶的干栏屋。整组建筑均为木结构,斗拱、飞檐等构件为汉族建筑形式,干栏楼、厅堂为傣族建筑风格。孟连傅玄署是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保存完好的18个土司衙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5年,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坡道依山而上,在上城区的高地上,傅玄系的两层小憩山飞檐拱门厅庄严地矗立在眼前。13级石阶小径旁是4棵高大茂密的棕榈树,8根金色门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让人们想起傅玄在傣语中被称为“河汉”,意思是“金殿”。一进门,山顶上的三檐干柱式墓室映入眼帘。5.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东、东北、东南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接壤,西、西北与缅甸接壤,全长89.33公里。西盟是一个以佤族为主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其中佤族占72%,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20世纪50年代,锡盟的社会格局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沿袭着“刀耕火种”、“刻条子、结条子”、“人人喝酒、人人吃米”的生产生活方式。用原始方法制作的陶器、乐器、绘画、织染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歌舞仍然保留着佤族原始部落的独特风格。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