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亦称“剃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目前已知蓝鲸至少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栖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称侏儒蓝鲸)。在印度洋发现的B. m. indica则可能是另一个亚种。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中文学名: 蓝鲸

拉丁学名: Blue whale
别称: 剃刀鲸
二名法: Balaenoptera muscul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Euther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 须鲸亚目
科: 鳁鲸科(Balaenopteridae)
属: 鳁鲸属(Balaenoptera)
种: 蓝鲸
亚种: 南蓝鲸、北蓝鲸、小蓝鲸
分布区域: 北极到南极的海洋
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曾经生存过体型最大的动物,体长可达33米,重达160吨。 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目前已知蓝鲸至少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栖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称侏儒蓝鲸)。在印度洋发现的B. m. indica则可能是另一个亚种。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直到20世纪初,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海域中,蓝鲸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在超过40年后,捕鲸者的猎杀使它们几乎灭绝。直到国际社会在1966年开始保育蓝鲸后,蓝鲸的数量才逐渐上升。一份2002年报告估计目前世界上蓝鲸的数量在5,000至12,000只之间,并分布在至少5个族群中。最近对于侏儒蓝鲸的研究显示这个数字可能是低估了实际的数量。在捕鲸活动开始前,蓝鲸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极海域,估计大约有239,000只(范围介于202,000与311,000之间)。目前在东北太平洋、南极海与印度洋的数量已经比以前要减少非常多(大约各只有2,000只)。在北大西洋则有2个更大的集团,在南半球至少也有2个集团。 栖息地: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南极附近海域较多。
蓝鲸集萃(18张)食性:主要以磷虾为食,也吞食一些桡足类等甲壳类浮游动物 特征习性:成群的习性不很显著 怀孕期:12个月
编辑本段分类和进化
蓝鲸是须鲸科目的其中一个物种,这个科的成员还包括大翅鲸、座头鲸、塞鲸、布氏鲸与小须鲸。须鲸科被认为早在渐新世中期就和须鲸亚目的其他科分离。但是对于须鲸科的成员何时彼此分离演化还是未知的。蓝鲸通常被归类在须鲸属的其中之一,虽然有学者将它归类在另一个单型属-蓝鲸属(Sibbaldus)中,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并没有被其他学者接受。DNA序列分析显示,蓝鲸比其属中的其他物种在种系上更接近座头鲸和灰鲸。如果进一步的测试可以证实这种关系的话,将有把须鲸重分类的必要。 蓝鲸是鳁鲸属七个物种中的一种。但是DNA测序分析表明,蓝鲸比其属中的其它物种在种系上更接近驼背鲸和灰鲸。关于蓝鲸/鳍鲸杂交的成年后代至少有11项文献记载。目前也已知有蓝鲸与大翅鲸之间的杂交种。阿伦逊和格尔伯格(1983年)认为蓝鲸和鳍鲸的差别类似于人类和大猩猩的差别。普遍认为鳁鲸科早在渐新世中期就和须鲸亚目的其他科分离。但是不知何时这些科的成员彼此分离。 与蓝鲸相关的动物种系树一些权威把该物种分为三个亚种: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种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种群;B. m. brevica
蓝鲸欣赏(20张)uda (也称侏儒蓝鲸),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种群。更早的权威把把印度洋种群单独列为一个亚种称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个亚种不同的是,最后一个亚类的名称并未出现在濒危物种红色列表上。目前两种分类方法仍旧受到一些科学家的置疑;遗传分析却表明只有两种亚种。 蓝鲸的物种名称musculus来自于拉丁语,有“强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翻译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开创性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完成了该种类的命名,他可能知道这一点,然后幽默地使用了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双关语。蓝鲸在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中被称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为矽藻附着在蓝鲸的皮肤上,使得它们的下侧呈现橘棕色或淡**,因此其也称为磺底鲸。其他常见的名称还有西巴德鲸、塞巴氏须鲸(Sibbald's Rorqual,由罗伯特·西巴德所命名),大蓝鲸(Great Blue Whale)与大北须鲸、巨北须鲸(Great Northern Rorqual),不过近几十年来这些名称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目前权威专家将蓝鲸分类成3或4个亚种:北蓝鲸包括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的族群、生活在南极海的南蓝鲸、在印度洋与南太平洋被发现的侏儒蓝鲸与一个仍有疑问的亚种:大印度蓝鲸,它们也是在印度洋被发现的,尽管之前这个亚种被怀疑可能就是侏儒蓝鲸。
编辑本段生物分布
世界性分布,以南极海域数量为最多,主要是水温5~20℃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游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蓝鲸是最重要经济种之一,脂肪量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1蓝鲸=2长须鲸=2.5座头鲸=6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杀蓝鲸近3万头。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未开发前蓝鲸至少有20多万头,现在估计最多有13000头。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说,蓝鲸现在只有200~453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8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禁止捕鲸以来,全球蓝鲸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大概3000-4000头。从受胁物种红色列表创立开始,蓝鲸就已经被列为红色列表上的濒危物种。位于太平洋东北部的蓝鲸种群是最大的,由大约2000个体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达黎加之间,但在夏季常见于加利福尼亚。这个种群是长期以后蓝鲸数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时候他们会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记载出现在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端之间。 南大洋蓝鲸种群的数量在750-1200头之间,该种群迁移的方式还没良好理解。它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区别于斯里兰卡东北沿海时常出现不确定数目的种群。南大洋种群的一部分蓝鲸接近南太平洋的东海岸。在智利,人们发现了蓝鲸聚集于智鲁岛沿岸觅食,因此智利鲸类保护中心,在智利海军的支持下,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保护。 在北大西洋生活着两个蓝鲸种群。第一个位于格陵兰,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湾。估计有500头左右。第二个更靠东,春季出现在亚述尔群岛,而七八月份则出现在冰岛;据推测鲸群沿大西洋中脊在这两个火山岛之间活动。除了冰岛,虽然及其少见,蓝鲸还出现在更远的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科学家不清楚这些蓝鲸在哪里过冬。整个北大西洋的种群数量在600-1500之间。 人类对蓝鲸种群的恢复造成威胁,多氯联二苯化学品会在蓝鲸血液内聚集,导致蓝鲸中毒和夭折,同时日益增加的海洋运输造成的噪音(the noise pollution),掩盖了蓝鲸的声音,导致蓝鲸很难找到配偶。
编辑本段体态特征
蓝鲸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U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300个鲸须板(大概1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60-90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参见“捕食”一节)。 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 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12米,一般为9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5,000升。 蓝鲸的鳍肢长3-4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深蓝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grey-blue)。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为20km/h(12mph)。当进食时,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蓝鲸也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动物,来自恐龙时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龙,阿根廷龙估计有90吨(100短吨)。最大的蓝鲸有多重还不确定。大部分的数据取自20世纪上半叶南极海域捕杀的蓝鲸,数据由并不精通标准动物测量方法的捕鲸人测得。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分别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这些测量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NMML)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国加仑)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200磅)。 由于蓝鲸巨大的体积,我们不能直接称它的体重。大部分被捕杀的蓝鲸都不是整头上称的,捕鲸人在称重之前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因为血液和其它体液丧失,这种方式低估了蓝鲸的体重。即使这样,有记载27米(88英尺6英寸)长的鲸重达150-170吨(160-190短吨)。NMML的科学家相信30米(98英尺)长的鲸估计会超过180吨(200短吨)。目前NMML科学家精确测量过的最大的蓝鲸重达177吨(197短吨)。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U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300个鲸须板(大概1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60-90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参见“捕食”一节)。 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12米,一般为9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5,000升。 蓝鲸的鳍肢长3-4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黑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为20km/h(12mph)。当进食时,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krill)。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 蓝鲸
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钟。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鲸会通过叫来求偶。
编辑本段繁殖情况
蓝鲸大都在冬季繁殖。母鲸怀胎一年后才生小鲸。刚产下的幼鲸体长就有7.5米左右,重约6吨,经过24小时的喂奶,它的体重就能增加100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钟增加约75克。幼鲸经过7个月的哺乳后,体重可达到23吨左右,体长约16米,并开始学着张嘴吞食各种浮游生物。小蓝鲸要5岁才算成年。
编辑本段捕食特征
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蓝鲸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Euphausia vallentni是蓝鲸的主要食物。 蓝鲸
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36分钟(西尔斯,1998年)。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编辑本段生命周期
蓝鲸在秋后开始交配,一直持续到冬末。我们对交配行为和繁殖地还一无所知。雌性2-3年产一次崽,经过10-12个月妊娠期后一般在冬初产崽。幼鲸重约2吨半,长约7米。约6个月后幼鲸断奶,此时幼鲸的长度已经翻了一倍。蓝鲸一般8-10岁性成熟,此时雄鲸长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长)。雌性相对体型更大,约5岁性成熟,此时长约21米。 科学家估计蓝鲸的寿命至少到80岁;但是由于个体记录无法回溯到捕鲸时代,所以要确定鲸的确切寿命还要经过很多年。单一个体最长记录的研究是34年,在东北太平洋(西尔斯1998年报告)。蓝鲸的天敌是逆戟鲸。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调查发现25%的成年蓝鲸都有逆戟鲸攻击留下的伤痕。但是攻击造成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 蓝鲸搁浅并不多见,由于其特殊的群体结构,因此从来没听过蓝鲸群体搁浅。但是当搁浅确实发生时,会倍受关注。1920年一头蓝鲸在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路易斯岛海滩搁浅,它的头部被捕鲸人射中,但鱼叉没有爆炸。和其他动物一样,蓝鲸本能地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呼吸,搁浅可以让它不至于溺死,路易斯岛上两根立在大道边的鲸骨头吸引了大量游客。
编辑本段蓝鲸发声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声的动物。卡明斯和汤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过距离蓝鲸1米参考压力一毫帕的测量,估算蓝鲸的声音在源头处可以达到155-188分贝。即使考虑到水和空气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标准参考压力,空气中的等价声音范围仍有89-122分贝。作为比较,风钻的声音大约100分贝。但人类可能无法体会到蓝鲸是声音最大的动物。所有的蓝鲸种群发声的基频在10-40赫兹,而人类能够察觉的最低频率是20赫兹。蓝鲸的声音持续时间为10-30秒钟。有记录斯里兰卡海岸外蓝鲸的声音重复唱4个音符的“歌”,每次持续两分钟,使人想起驼背鲸之歌。研究者认为,因为这种现象没在其它种群中看到,它可能为B. m. brevicauda(侏儒)亚种独有。 蓝鲸
科学家并不知道蓝鲸为什么要发声,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几个原因: 1.保持个体间的距离 2.同类和个体识别 3.环境信息传递(例如觅食,警告,求偶) 4.保持群体联系(例如雌性和雄性间的交流) 5.地貌特征定位 6.食物定位 (从2002年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生物意见书论文改编) 蓝鲸歌声为何越发深沉 上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认为将大量扩音器放入世界上的海洋记录蓝鲸的歌声将是一个非常酷的做法。40年之后,一些已对蓝鲸歌唱研究了40年之久的人得出了一个奇怪的发现,世界上每一头蓝鲸的歌声每一年均变得越发深沉。但对于其中的原因,他们并不清楚。 尽管语言或者所在地存在差异,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一年的说话速度均变得越发缓慢,越来越像詹姆斯·厄尔·琼斯。这种变缓幅度很小,每年只减少不到一个赫兹,但整个趋势却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持续性。 从全球气候变暖到噪音污染不断加剧,人们认为很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这种现象。但全球变暖对海洋造成的影响并不能解释通,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水酸性和密度的变化上,蓝鲸发出的声音并不会因此发生较大变化。 相比之下,噪音污染可能是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读者不妨想象一下,在人头攒动的酒吧,我们只能提高声调才能引起服务生的注意。假设蓝鲸无法接受高音调的叫声,这也并不意味着生活在这颗被诅咒的星球上每一个海洋的每一头蓝鲸同时以同样的方式改变它们的行为,并且是在长达40年内。
问题一:海豚生活在什么地方 关於鲸的总体介绍:
鲸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与海豚同围哺乳动物,
(但体型上较海豚大 .嘴行较短 .前肢进化呈平鳍状
.后肢退化 .有贝鳍 .尾巴宽大且平,一个气孔.
上属鲸目(齿鲸亚目及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
一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一般上无法归属的鲸
类均归类於齿鲸亚目海豚科中.
分布上较广,大约全球海域均可看到其踪迹,为海洋性
,行为上都采群体活动较多,鲜少单独行动都采群体活
动较多,鲜少单独行动或海豚一起活瓮.觅食或赤玩乐.
如跃身击浪.鲸尾扬升.鲸尾击浪及浮窥等等.

鲸的种类:
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约有12种之多.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等;较大的齿鲸有抹香鲸和逆戟鲸等.
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蓝鲸,数量最多的是鳍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现在几乎被捕尽杀绝,幸存者为数不多.
鲸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南极辐合带以南都有它们的踪迹.他们的分布与磷虾群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蓝鲸主要分布在浮冰带,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鲸和黑板须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极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齿鲸类分布在南极辐合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约有12种之多.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等;较大的齿鲸有抹香鲸和逆戟鲸等.
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蓝鲸,数量最多的是鳍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现在几乎被捕尽杀绝,幸存者为数不多.
鲸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南极辐合带以南都有它们的踪迹.他们的分布与磷虾群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蓝鲸主要分布在浮冰带,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鲸和黑板须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极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齿鲸类分布在南极辐合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问题二:海豚生活产地在哪里? 生态环境
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多为岸边水深较浅的地方,它们很少游出深海,而且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活动:休息或游玩时,它们会聚集在靠近沙滩的海湾;而捕食的时候,它们会出现在浅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Saayman & Tayler, 1979)。
中华白海豚的生活还会配合潮水涨退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涨潮时是它们捕食的时间,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是黎明与黄昏。
白海豚简介
生态和习性
保护白海豚
更多的
?回音定位
海豚靠回音定位系统觅食,回避敌人和与同伴沟通。发出声波的部位是它的前额(隆额),而接收声波的器官位于它的下颚骨。
?捕食
中华白海豚的食物主要是活在海湾的小动物。例如:鱼、鱿鱼、磷虾等。
?游泳
中华白海豚天生会游泳,它们只需上下摆动水平的尾鳍,便能把身体推向前,这个动作称为“海豚跳”,如要转弯、平衡身体或把身体伸出水面时,就要用到其他的鳍。
?群体活动
海豚喜欢群体活动。通常是三五成群,也有的两只一起活动。
?呼吸
中华白海豚用气孔呼吸,气孔位于头顶,直接连接肺部,令海豚在快速游泳时也能够呼吸。预备潜入水底前,海豚会吸入空气,使整个肺充满气体;而浮出水面后,便会用力从气孔呼出肺里剩余的空气。肺部排出的气体温暖而潮湿,迅速凝结成小水珠,便形成了我们常见的喷水柱。
返回
?生活史
海豚是哺乳类动物。雌海豚需要怀胎一年才生下小海豚。幼小的海豚在母体中已经基本发育完整。与其他陆上哺乳类动物不同的是,中华白海豚出生时,像其他鲸目动物一样是尾巴先出,这样可避免小海豚溺水,另外,小海豚出生后,母海豚会协助它游上水面吸第一口空气。初生的小海豚重约十千克,长约九十厘米,以母乳为食。通常中华白海豚一胎只生一只,哺乳期为六个月。
海豚的年龄可高达五十岁。
问题三:海豚在哪生长? 海豚 Delphinidae;dolphins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
海豚是在水面换气的海洋动物,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同时,海豚的栖息地多为浅海,很少游出深海。它们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活动,休息或游玩时,会聚集在靠近沙滩的海湾,捕食时则出现在浅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问题四:海豚来自哪里 海豚(Dolphins)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洋哺乳动物。
海豚(学名:Delphinidae)是与鲸鱼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广泛生活在大陆架附近的浅海里,偶见于淡水之中。海豚大约包括了20几个属中的60多个种,其中海豚科是鲸目中最大的一科,大约于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进化而成。各种海豚的长度从1.2米到9.5米,重量从40千克到10吨不等,它们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海豚是智商最高的动物之一,有着看起来友善的形态和爱嬉闹性格的它们,在人类文化中一向十分受欢迎。
中文学名:海豚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鲸目
亚目:齿鲸亚目
科:海豚科
分布区域:世界各大洋及河流中都有分布
问题五:哪里有海豚啊?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渤海,黄海等等都有野生的,人工圈养的沿海城市动物园水族馆基本都有,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长沙,沈阳,福州,南京,成都也都有。

问题六:海豚生活在北温带吗? 海豚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沿海最为丰富,一些淡水河流也有发现。
问题七:野生海豚在哪 加勒比海 巴哈马 巴哈马以拥有地球上最清澈的海水而著名,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最浪漫蜜月胜地”“世界十处最迷人海滩”“加勒比海最佳岛屿”等,也是美国人所推崇的“浪漫后花园”。 巴哈马的经典线路包括四个岛屿:充满都市魅力的首都拿骚、拥有世界最大露天水族馆的天堂岛、以粉色沙滩闻名的海港岛和世界级潜水胜地伊鲁萨拉岛。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与海豚亲密接触。 其中,海港岛最著名的酒店就是属于海岛前哨集团(Island Outpost Group)的雅致时尚的粉红沙滩酒店(Pink Sands Hotel)。此外,重新装修过的珊瑚沙酒店(Coral Sands Hotel), 若莫玛海湾俱乐部(Romora Bay Club)等也非常出色 澳大利亚 摩顿岛 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有一个旖旎多姿的小岛,称之为天阁露玛野生海豚岛。正式的名称,叫做摩顿岛,位于澳大利亚摩顿湾之内,因为可以亲手喂食野生海豚而闻名澳洲。 “天阁露玛”,是澳洲土著语言,意为“海鱼聚集的地方”。传说这里的海豚聪明善良,是当地土著的好朋友,常常把大量的鱼驱赶到这儿,帮助土著们不费吹灰之力地捕鱼,天阁露玛也由此而得名。若干年下来,这里的野生海豚每天傍晚就会风雨无阻地如约来到岛上。 每天傍晚,都有一群野生宽吻海豚来到这里过它们的“夜生活”。住在岛上的游客,不仅仅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它们调皮优雅的泳姿,还能够亲手给这种世界上最聪明的海洋生物喂食,体验与野生海豚亲密无间、极其特别的感受。游客喂食时,还可以随手泼它们几朵浪花,和这种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嬉戏玩耍。 新西兰 马西亚海岸 这里也是海豚的天堂,幸运的游客在观赏优美的风景之余,还可以领略海豚们精灵般的风姿。 据当地人介绍,曾经有一头海豚常在那里出没,在它的引导下,搁浅的抹香鲸顺利游回大海。 马尔代夫 海豚之旅通常是人们到马尔代夫的重头戏之一,费用一般是45美金一人,两个小时。每次出海,看到海豚的几率是90%以上,如果运气不好看不到海豚,活动的费用就会退回一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常见的海豚是 “瓶鼻海豚”瓶鼻海豚(BottlenoseDolphin),它是海豚科中最常见的一个种,但其实“杀人鲸”及一些相关的鲸类也是属于海豚科,虽然在日常用语中我们称它们为‘鲸’。” “目前世界上有17个属、约40种的海豚。它们在体型上有极大的差异。最小从1.2米40公斤的“毛依海豚”(Maui’sDolphin),到最大的9.5米10吨的杀人鲸。而大部分种类的海豚重量常介于50到200公斤之间。海豚的踪迹遍及全世界,而常在较浅的海域及大陆的沙洲附近出没。” 海豚是在水面换气的海洋动物,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 签证: 无需签证,只要带齐护照和往还机票,就可以在马尔代夫落地签。 交通: 到Villingli岛要先从国内中转新加坡、吉隆坡、科伦坡等地到马累,马尔代夫的当地国内航班有24小时往返马累与该国第二大机场Gan岛的班机。由Gan机场至Villingli岛乘快艇仅需8分钟。 住宿: 马尔代夫基本都是一岛一度假村,Villingli岛的面积在马尔代夫算是前列的。 夏威夷 凯阿凯夸湾 两位孕妇日前在美国夏威夷凯阿拉凯夸湾游泳时,吸引了海豚与她们同游。 30岁的Brianne Droscoski和35岁的Jen Groark是好朋友,当她们结伴下海时,发现有许多海豚来到了她们附近。其中一只显然被她们凸出的肚子吸引住了,就在她们身边游来游去。有些科学家相......>>
问题八:海豚和白鳍豚哪一个生活在淡水里 白鳍豚生活在长江里,海豚当然是生活在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