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工坊能成功吗

核心提示舌尖工坊能否成功要归结到消费者接受度。一位专注消费领域的投资人告诉巨潮,舌尖工坊让他想起了在始于2012年的上一轮O2O创业潮中失败的青年菜君,创立于2013年的青年菜君是一家售卖半成品净菜的O2O企业,但因为资金链断裂倒下。舌尖工坊的特点

舌尖工坊能否成功要归结到消费者接受度。一位专注消费领域的投资人告诉巨潮,舌尖工坊让他想起了在始于2012年的上一轮O2O创业潮中失败的青年菜君,创立于2013年的青年菜君是一家售卖半成品净菜的O2O企业,但因为资金链断裂倒下。

舌尖工坊的特点

舌尖工坊并未采取线上预售的模式,其预制菜几乎全部都是荤菜,也保障了更高的客单价,但重资产投入和订单密度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使得其看上去很像是一个升级版的青年菜君,与当初的青年菜君一样,巨潮认为影响舌尖工坊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要归结到消费者接受度。

舌尖工坊虽然可以通过加盟的方式将风险分摊给加盟商,但最终社区店还是需要一定的订单密度来支撑,否则门店运转出现问题后,加盟商也会失去信心,除了青年菜君之外近期在北京关闭了所有门店的社区生鲜连锁钱大妈,对于舌尖工坊也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为什么将符合都市生活节奏,节省大量下厨时间的半成品净菜,无法顺利在互联网上推行?青年菜君的倒下到底是资本遇冷的偶然,还是自身发展过程的必然?

首先,互联网+为传统行业提效是其价值的基础,很多行业一旦扯上互联网就要去颠覆旧有的行业,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没有提升客户体验,没有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互联网+就是一个伪命题。从做饭这个角度,青年菜君的T+1就是最大的硬伤,也许北京还好,大家一周五天上班基本雷打不动,工作日临时性的娱乐活动屈指可数,但真的情况是这样的吗?但即使是这样,如果让青年菜君走出京城试试呢?显然,无论是北漂还是*飘,任何城市人的生活都没有那么死板,T+1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订单,所以这是我不看好做半成品净菜做T+1的理由。青年菜君这一点的改变,显然慢于其融资的速度,从2013年到2016年,3年时间都没能从T+1做到T+0。

其次,如果不是一站式平台,只是在一个垂直领域的细分市场,SKU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没办法像淘宝、京东那样的粘性,没法做到客户逛的乐趣,因为客户的选择就是期望快速下单,即使去餐厅吃饭,一般人也希望在5分钟内点完菜吧。正好前几天有看青年菜君,SKU量42个,所以,青年菜君请的五星级大厨,并没有用好,因为即使每天10个菜品,一周轮换一轮,也并不一定比一周直接给出70个菜品感受差,虽然比不上日本的玉子屋一年365个新品、的研发,但客户还是愿意接受变化的吧。

然后就是效率的问题,企业运营效率应该和客户的需求相匹配,然后才有更高的粘性,而不是只管企业自己的效率。自提模式就貌似是当下快递行业的终极解决方案,既提升了配送效率,又兼顾了客户的体验。但是生鲜行业却不行,特别是半成品净菜行业,时效性要求远远高于其他电商,如果不能实现当天的配送,10分钟左右的准时,显然就难以满足客户回家就能烹饪的需求。这样就意味着全城,特别是北京这样大面积的城市,必须通过3-6公里单店覆盖来完成,如果做不到区域内订单的密集度,显然履单成本就太高了。所以,当青年菜君2015年启动全城配送的时候,这个是最大的担心。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事后诸葛,其实,很为青年菜君惋惜的,也感谢青年菜君为行业做出的努力,模式在那,重不重显然已经不重要了。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