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缙云寺。缙云寺是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618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1007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1408年),明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明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2、温泉寺。温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顺宗时期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无论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
缙云仙都风景区景点介绍如下:
仙都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总面积5.23平方公里,由鼎湖峰、小赤壁、仙都观、倪翁洞、朱潭山等五大游览区组成,计有72奇峰,18处名胜古迹。鼎湖峰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有鼎湖、“小石笋”、摩崖石刻“铁城”。
“铁门峡”、“铁城书院”遗址、紫芝坞、舞兽岩、回回岩、芙蓉嶂、仙掌岩、卓锡峰等诸景。小赤壁悬崖中有一天然栈道,长数百米,称龙耕路,峭壁横嵌着一条长达六七十米的天然石廊,俗称“白蛇路”,还有虎迹岩、八仙亭、“晨炊玉甑”和仙榜岩等景观。
倪翁洞中留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文人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此外还有米筛洞、问渔亭、仙女照镜、老鼠偷油、独峰书院等景观。
缙云仙都特点
仙都以天然奇秀的风景闻名于世,自隋代起便有许多的文人墨客经此游历,他们吟诗作赋或刻于石或载于典,古迹满目,尤为景物增色不少。仙都风景区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包括被誉为“天下第一峰”的鼎湖峰、相传的黄帝祠宇、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等众多景点,其将自然风光与人文史迹融于一体,适合人们进行观光、避暑休闲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